
期刊简介
2017年7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下达了“关于同意《齐鲁医学杂志》(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医学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收录期刊)更名为《精准医学杂志》”文件,并确定了《精准医学杂志》的办刊宗旨:刊载精准医学领域研究新进展、新成果、新技术,促进学术交流,推动成果转化,服务精准医学发展。《精准医学杂志》国内公开刊号为CN 37-1515/R,是我国目前批准创办的第一份有关精准医学学科领域的专业性学术期刊,该杂志由青岛大学及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主办。葛均波院士、詹启敏院士及吕志民教授(美国德克萨斯州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肿瘤代谢中心主任)担任杂志的名誉总编辑。青岛大学医学部主任,青岛大学医疗集团党委书记、总院长,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理事长、党委书记王新生教授及中国期刊协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原社长兼总编辑游苏宁编审担任杂志的顾问,青岛大学医学部常务副主任、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院长、青岛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院长董蒨教授担任杂志总编辑。
《精准医学杂志》关注国内外精准医学学科各专业领域最新研究进展,支持思想创新、学术创新,旨在为精准医学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和科研人员提供一个传播、分享和讨论精准医学学科领域内最新研究动态与发展方向的学术交流平台。栏目设置主要有述评、专家论坛、专家笔谈、专题研究报道、论著、经验介绍、摘要、综述、生物医学工程、病例报告及热点论坛等。
论文发表中争夺一作和通讯作者的重要性剖析
时间:2024-07-19 09:47:57
在当今学术领域,论文发表被视为学者们职业生涯中的一项重要里程碑。而在此过程中,第一作者与通讯作者的角色尤为引人注目,他们各自承载着关键职责。那么,在学术论文成功发表的背后,第一作者与通讯作者,究竟谁的作用更为核心呢?接下来,我们将从多维度出发,对这一议题进行简明而深入的剖析。
首先,谈及第一作者在论文发表中的重要性,他们通常是研究工作的核心贡献者,不仅负责设计实验、分析数据,还要解读研究结果。在学术界,第一作者的身份如同研究成果的“代言人”,直接反映了作者在该领域的专业能力和研究成果的含金量。特别是在医学领域,第一作者的角色尤为突出,他们的研究往往对推动学科发展和临床实践具有深远影响。
同时,通讯作者在论文发表中也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团队的领导者,他们统筹协调研究进程,撰写并润色论文,还负责与编辑及同行进行交流,以确保研究成果的准确传达。虽然通讯作者的名字常位于作者列表的末尾,但其背后的影响力与贡献却是不可小觑的。他们的专业声誉和地位往往为论文的顺利发表保驾护航。
在学术界,第一作者与通讯作者紧密协作,共同撑起论文发表的重任。第一作者奠定研究的学术基石,而通讯作者则引领团队,确保论文顺利问世。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唯有携手合作,方能让论文在学术界赢得应有的认可与尊重。
然而,在论文发表实践中,第一作者与通讯作者之间偶尔会出现分歧与矛盾。例如,团队内部在角色分配上的权力博弈,或是对论文修改的不同见解,都可能影响合作氛围及论文发表的进程。这些挑战要求双方展现出成熟与智慧,通过沟通协作来化解难题。
总之,在论文发表中,第一作者与通讯作者均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前者筑牢学术根基,后者则力推成果面世。二者需紧密协作,相互尊重,共同驱动学术研究的蓬勃发展。
最终,每位作者都应珍视合作,尊重伙伴,携手推动学术进步。只有团结一心,方能共创辉煌,为学术界的繁荣贡献力量。愿本文能激发更多关于作者角色的思考,促进学术界的紧密合作与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