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2017年7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下达了“关于同意《齐鲁医学杂志》(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医学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收录期刊)更名为《精准医学杂志》”文件,并确定了《精准医学杂志》的办刊宗旨:刊载精准医学领域研究新进展、新成果、新技术,促进学术交流,推动成果转化,服务精准医学发展。《精准医学杂志》国内公开刊号为CN 37-1515/R,是我国目前批准创办的第一份有关精准医学学科领域的专业性学术期刊,该杂志由青岛大学及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主办。葛均波院士、詹启敏院士及吕志民教授(美国德克萨斯州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肿瘤代谢中心主任)担任杂志的名誉总编辑。青岛大学医学部主任,青岛大学医疗集团党委书记、总院长,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理事长、党委书记王新生教授及中国期刊协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原社长兼总编辑游苏宁编审担任杂志的顾问,青岛大学医学部常务副主任、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院长、青岛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院长董蒨教授担任杂志总编辑。
《精准医学杂志》关注国内外精准医学学科各专业领域最新研究进展,支持思想创新、学术创新,旨在为精准医学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和科研人员提供一个传播、分享和讨论精准医学学科领域内最新研究动态与发展方向的学术交流平台。栏目设置主要有述评、专家论坛、专家笔谈、专题研究报道、论著、经验介绍、摘要、综述、生物医学工程、病例报告及热点论坛等。
7大用药陷阱!你中招了没?揭秘真相!
时间:2024-12-19 14:37:55
在当今社会,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医疗信息的泛滥,公众在用药方面常常陷入一些误区。这些误区不仅可能影响药物疗效,更有可能对身体造成不必要的负担甚至伤害。以下是七种常见的用药误区,让我们一一剖析,看看你是否也曾“踩雷”。
误区一:不遵医嘱自行调整药量
有些人认为,症状稍有缓解就可以减少药量或者提前停药,这是非常错误的做法。药物的使用必须严格遵医嘱,随意调整剂量会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导致病情反复或加重。例如,抗生素类药物如果未按疗程使用,可能会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使后续治疗更加困难。
误区二:道听途说,轻信偏方
不少人喜欢根据亲友的推荐或网络传言选择药物,这种行为风险极大。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不同,适合他人的药物未必适合自己。盲目跟从他人的用药经验,不仅可能无效,还可能带来副作用。正确的做法是咨询专业医生,根据个人具体情况开具合适的药物。
误区三:滥用维生素补充剂
许多人认为维生素补充剂可以增强免疫力、预防疾病,因此长期大量服用。然而,过量摄入维生素同样会带来健康问题。例如,长期大量补充维生素C可能导致胃肠不适和肾结石。实际上,均衡饮食才是获得所需维生素的最佳途径。
误区四:抗生素万能论
抗生素常被视为“万能药”,但实际上它们只对细菌感染有效,对病毒引起的感冒、流感等无能为力。滥用抗生素会破坏体内正常菌群平衡,导致耐药菌株的出现,增加未来感染的风险。
误区五:中药无毒副作用
许多人认为中药天然无害,没有副作用。这是一种误解。虽然中药源自自然,但并不意味着完全没有不良反应。任何药物都有可能引起副作用,中药也不例外。在使用中药时,同样需要遵循医嘱,不可自行增减剂量或延长用药时间。
误区六:保健品替代药品
市场上充斥着各种声称具有神奇疗效的保健品,有些人甚至用它们代替正规药品进行治疗。然而,大多数保健品的功效并未经过严格的科学验证,不能替代药物治疗。依赖保健品治病可能会延误最佳治疗时机,导致病情恶化。
误区七:忽视药物相互作用
很多人在服用多种药物时忽视了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的相互作用。不同的药物组合可能会相互影响,减弱疗效或增加毒性。因此,在多药同服的情况下,务必告知医生所有正在使用的药物,包括处方药、非处方药以及保健品等。
正确用药是保障治疗效果和避免药物伤害的关键。面对复杂的医药信息,我们应保持理性思考,遵循医生的专业指导,切勿盲目跟风或自行其是。通过提高自身的医药学素养,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