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2017年7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下达了“关于同意《齐鲁医学杂志》(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医学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收录期刊)更名为《精准医学杂志》”文件,并确定了《精准医学杂志》的办刊宗旨:刊载精准医学领域研究新进展、新成果、新技术,促进学术交流,推动成果转化,服务精准医学发展。《精准医学杂志》国内公开刊号为CN 37-1515/R,是我国目前批准创办的第一份有关精准医学学科领域的专业性学术期刊,该杂志由青岛大学及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主办。葛均波院士、詹启敏院士及吕志民教授(美国德克萨斯州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肿瘤代谢中心主任)担任杂志的名誉总编辑。青岛大学医学部主任,青岛大学医疗集团党委书记、总院长,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理事长、党委书记王新生教授及中国期刊协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原社长兼总编辑游苏宁编审担任杂志的顾问,青岛大学医学部常务副主任、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院长、青岛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院长董蒨教授担任杂志总编辑。
《精准医学杂志》关注国内外精准医学学科各专业领域最新研究进展,支持思想创新、学术创新,旨在为精准医学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和科研人员提供一个传播、分享和讨论精准医学学科领域内最新研究动态与发展方向的学术交流平台。栏目设置主要有述评、专家论坛、专家笔谈、专题研究报道、论著、经验介绍、摘要、综述、生物医学工程、病例报告及热点论坛等。
2025卫生高级职称评审大调整!
时间:2025-04-09 11:45:21
随着医疗行业的不断发展以及社会对卫生健康需求的日益提高,职称评审标准和流程也在不断地进行革新和完善。近日,有关部门公布了2025年卫生系列高级职称评审的全新调整方案。这一调整旨在更加科学合理地评价医疗卫生人才的工作业绩和专业能力,以促进医疗服务水平的全面提升。本文将详细解析此次调整的主要内容和其可能带来的影响。
在新的评审体系中,最显著的变化之一是对评审标准的细化和量化。传统的职称评审往往依赖于专家的主观判断,而新的标准则更加注重数据和客观事实。例如,在临床工作中,医务人员的业绩不仅仅取决于病例的数量,还包括了手术成功率、治愈率、患者满意度等多个指标。这种多维度的评价方式有助于更全面地衡量医生的综合能力。
新体系还引入了更为严格的职业道德考核。医疗工作者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还要具备高尚的医德医风。评审过程中,将会重点考察申报者的职业操守、服务态度以及对患者的责任心等方面。通过这种方式,可以筛选出那些不仅技术精湛,而且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优秀医疗人才,从而更好地保障患者的权益。
在评审流程上,2025年的调整也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特点。为了提高效率,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整个评审过程将更多地采用信息化手段。从提交材料到审核反馈,各个环节都将实现电子化操作,这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能保证评审工作的透明度和公正性。此外,对于一些争议较大的案例,还将设立专门的申诉机制,以确保每一位申报者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改革还特别强调了继续教育的重要性。在未来的评审中,医务人员的学习进步将被纳入重要考量范围。这意味着,持续学习、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知识和技能将成为获得高级职称的必要条件之一。此举旨在鼓励广大医务工作者保持学习的热情,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以适应快速发展的医学科技和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
针对基层医疗机构的特殊性,新方案中也做了相应的倾斜政策。考虑到基层医疗资源的相对匮乏以及服务对象的特定需求,对于那些长期在基层工作且表现突出的医务人员,将在评审时给予适当的加分或放宽某些条件。这无疑会激励更多人投身于基层医疗事业,为解决“看病难”的问题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体来看,2025年卫生系列高级职称评审的全新调整体现了国家对医疗卫生行业的高度重视和对未来发展的深远规划。通过这些举措,不仅能够提升医疗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服务水平,还能进一步推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对于广大医疗工作者而言,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只有不断提升自我,才能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