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2017年7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下达了“关于同意《齐鲁医学杂志》(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医学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收录期刊)更名为《精准医学杂志》”文件,并确定了《精准医学杂志》的办刊宗旨:刊载精准医学领域研究新进展、新成果、新技术,促进学术交流,推动成果转化,服务精准医学发展。《精准医学杂志》国内公开刊号为CN 37-1515/R,是我国目前批准创办的第一份有关精准医学学科领域的专业性学术期刊,该杂志由青岛大学及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主办。葛均波院士、詹启敏院士及吕志民教授(美国德克萨斯州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肿瘤代谢中心主任)担任杂志的名誉总编辑。青岛大学医学部主任,青岛大学医疗集团党委书记、总院长,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理事长、党委书记王新生教授及中国期刊协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原社长兼总编辑游苏宁编审担任杂志的顾问,青岛大学医学部常务副主任、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院长、青岛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院长董蒨教授担任杂志总编辑。
《精准医学杂志》关注国内外精准医学学科各专业领域最新研究进展,支持思想创新、学术创新,旨在为精准医学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和科研人员提供一个传播、分享和讨论精准医学学科领域内最新研究动态与发展方向的学术交流平台。栏目设置主要有述评、专家论坛、专家笔谈、专题研究报道、论著、经验介绍、摘要、综述、生物医学工程、病例报告及热点论坛等。
红霉素软膏5大奇效,平价护肤神器!
时间:2025-04-11 10:49:06
药箱角落里那支不起眼的红霉素软膏,可能是你皮肤问题的救星。这支单价不到十元的“平价神器”,在皮肤科医生的诊疗包里也常备着。但你知道吗?它就像武侠小说里的扫地僧——功夫虽深,出手却要讲究章法。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哪些情况用它才算“用对路子”。
一、轻度烧伤烫伤时:皮肤急救的黄金搭档
当热油溅上手背的瞬间,皮肤泛红、灼痛却未起水泡时,正是红霉素软膏的主场。此时用流动冷水冲15分钟后,薄涂一层药膏,就像给受损皮肤穿上透气防护服。去年邻居阿姨做饭烫伤后坚持抹蜂蜜,结果感染住院,这反面案例告诉我们:科学护理比“土方”靠谱百倍。记住:仅限表皮完整的小面积烫伤,起水泡或破溃请立即就医。
二、皮肤擦伤后的防护盾
孩子跑跳时膝盖擦破皮,先用生理盐水冲洗伤口,待渗液停止后涂抹药膏。这层油性屏障能隔离外界细菌,比直接暴露伤口恢复快三成。但要注意,若伤口已化脓或深及真皮层,它反而可能成为细菌的温床。皮肤科王医生有个精妙比喻:“红霉素软膏是创可贴的智能升级版,但别指望它能治贯穿伤。”
三、嘴角开裂的救星
秋冬季节口角炎发作时,很多人以为是“上火”,其实可能是细菌感染。睡前用棉签蘸取药膏涂抹裂口处,配合维生素B2内服,效果堪比千元唇部护理套装。上周同事老张坚持三天,说话终于不用捂着嘴喊疼。不过要划重点:真菌性口角炎(常伴随白色分泌物)禁用,否则可能加重病情。
四、小面积湿疹的灭火器
手臂内侧冒出硬币大小的红斑,伴随细密丘疹时,先薄涂药膏再覆盖保湿霜。这种“先消炎后修复”的组合拳,对轻度渗出性湿疹效果显著。但湿疹面积超过掌心大小,或反复发作超过两周,就要警惕特应性皮炎的可能性。记住:红霉素不是湿疹万能钥匙,它只管细菌感染这个“导火索”。
五、毛囊炎的隐形创可贴
男士剃须后下巴泛红,女士脱毛后皮肤冒小红点时,点涂药膏能快速平息毛囊炎症。就像给每个发炎的毛囊派去微型消防员。但若出现脓包或发热,说明细菌已突破防线,需要升级抗生素治疗。美容师小林透露行业秘密:专业皮肤管理后的抗炎护理,核心成分其实和红霉素异曲同工。
这支“国民药膏”虽好,却有三条铁律要牢记:1.连续使用不超过7天,避免培养“超级细菌”;2.过敏体质先做耳后测试;3.孕妇哺乳期需遵医嘱。药剂科主任常说:“把红霉素当润肤膏天天抹的人,就像把救生艇当日常交通工具——早晚要出问题。”
下次打开药箱时,不妨重新审视这支被低估的皮肤卫士。它治不了青春痘,搞不定真菌感染,更不是万能护肤油,但在特定场景下展现的专业实力,足以让某些高价药汗颜。毕竟在皮肤健康的战场上,对症下药远比盲目堆砌成分更重要——这或许就是医学智慧与生活智慧的共通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