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2017年7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下达了“关于同意《齐鲁医学杂志》(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医学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收录期刊)更名为《精准医学杂志》”文件,并确定了《精准医学杂志》的办刊宗旨:刊载精准医学领域研究新进展、新成果、新技术,促进学术交流,推动成果转化,服务精准医学发展。《精准医学杂志》国内公开刊号为CN 37-1515/R,是我国目前批准创办的第一份有关精准医学学科领域的专业性学术期刊,该杂志由青岛大学及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主办。葛均波院士、詹启敏院士及吕志民教授(美国德克萨斯州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肿瘤代谢中心主任)担任杂志的名誉总编辑。青岛大学医学部主任,青岛大学医疗集团党委书记、总院长,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理事长、党委书记王新生教授及中国期刊协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原社长兼总编辑游苏宁编审担任杂志的顾问,青岛大学医学部常务副主任、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院长、青岛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院长董蒨教授担任杂志总编辑。
《精准医学杂志》关注国内外精准医学学科各专业领域最新研究进展,支持思想创新、学术创新,旨在为精准医学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和科研人员提供一个传播、分享和讨论精准医学学科领域内最新研究动态与发展方向的学术交流平台。栏目设置主要有述评、专家论坛、专家笔谈、专题研究报道、论著、经验介绍、摘要、综述、生物医学工程、病例报告及热点论坛等。
长期便秘有解!乳果糖安全使用揭秘
时间:2025-04-28 10:34:09
在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中,便秘问题困扰着无数人,而长期便秘更是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对于长期受便秘折磨的患者而言,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缓解方法是至关重要的,乳果糖就这样走进了大家的视野,它宛如一位可靠的“肠道守护者”,为长期便秘患者带来了希望与安心。
乳果糖,从本质上来说,它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双糖,在肠道内有着独特的代谢路径。它不像我们日常所熟知的那些刺激性泻药,乳果糖进入人体后,并不会被消化道直接吸收,而是以一种相对温和的方式在发挥作用。当它抵达结肠部位时,会被肠道内的有益菌群分解转化为乳酸和乙酸等有机酸,这些有机酸的出现,就如同给肠道环境进行了一场有益的“改造”。它们能够有效降低肠道内的pH值,营造出一个更适宜有益菌生长繁殖的酸性环境,同时抑制有害菌的生存空间,进而调节肠道的微生态平衡。
对于长期便秘患者而言,最担心的莫过于缓解便秘的药物会带来诸多副作用,而乳果糖在这方面可以说是让人十分放心。它的作用机制决定了它不会对肠道黏膜造成刺激和损伤,也不会干扰肠道正常的生理功能。长期服用乳果糖,患者无需担忧会产生药物依赖性,它只是通过调节肠道自身的环境以及促进肠道蠕动来帮助改善便秘情况。很多长期便秘患者在使用乳果糖一段时间后,会发现自己的排便逐渐变得规律起来,而且排便过程也不再是那样痛苦和艰难,不再需要依靠强效的泻药来“强行”排便,身体也能慢慢适应这种温和的调节方式。
在实际的应用场景中,乳果糖展现出了良好的适配性。无论是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衰退、肠道蠕动减慢导致的长期便秘,还是年轻人因生活作息不规律、饮食结构不合理(比如长期摄入精细食物、缺乏膳食纤维)而出现的习惯性便秘,乳果糖都能发挥其功效。它可以单独使用,患者只需按照医嘱或者说明书上的剂量,按时服用即可。一般来说,根据便秘的严重程度不同,服用的剂量会有所调整,但总体来说都是在一个相对安全的范围内。
乳果糖还可以与其他治疗方法配合使用。比如在一些因疾病因素导致便秘的患者群体中,它在配合药物治疗原发疾病的同时,能够起到辅助改善便秘症状的作用。对于需要进行肠道准备的检查项目(如肠镜检查)时,乳果糖也常常被用作清肠药物之一,帮助患者更顺利地完成肠道准备,且因为它的温和性,患者使用起来相对舒适,不会像一些强力泻药那样引起剧烈的腹痛和不适。
从安全性角度来看,乳果糖经过了多年的临床应用和科学研究验证,其副作用极小。偶尔可能会出现一些轻微的胃肠道反应,比如腹胀、排气增多等,但这些都是暂时的,并且随着身体对乳果糖的适应,这些症状通常会逐渐减轻直至消失。只要患者遵循正确的使用方法和剂量要求,就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乳果糖对于长期便秘患者来说,是一种可以放心使用的缓解便秘的“利器”。它以温和的方式调节肠道功能,助力患者恢复正常的排便习惯,又避免了诸多药物可能带来的风险和副作用。当然,在使用乳果糖的同时,患者也应注意调整生活方式,如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适量运动以及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善便秘问题,让自己的肠道健康长久地保持下去。